①明确设施服务对象。
明确基本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应面向广大工薪阶层,以中低档体育娱乐场所建设为主,从“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中获得效益;活动项目的设置应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如游泳、乒乓球等。一些活力不强,发展前景不大的项目如桑拿浴、钓鱼等则应尽量少设置。
②研究人群活动特点
现代人的活动特点已越来越体现为主动性与参与性。参与意识的增强,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参与特点。例如,许多国内外大众游乐中心戏水大厅不再拘泥于单调的直来直去的形式,而呈现出变化多端、自由流畅的曲线形状,并配以大大小小形状各异、色彩明亮的儿童泳池、加温池、滑水池、跳水池等等。
③控制体育设施规模
大众体育设施规模影响到建设成本、维护费用、环境效果乃至最终的综合效益,应力求规模合理,避免极端。确定合理的规模应从城市人口、区域环境、发展潜力、人们经济水平及消费意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测定。它要求建筑师不能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而应脚踏实地地调查研究,做出综合分析评估,从而确定出适中的规模。
④选址区位
影响体育设施效益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区位问题。从我国目前生活水平及私人拥有汽车的情况看,不可刻意模仿发达国家的建设模式。既不宜放在远离城市的郊野,如哈尔滨松花江北拟建的几万平方米戏水大厅的水上世界;也不宜放在线型城市的一端,如大庆市建成的戏水乐园。位置的不当、交通的不便,必然使群众望而却步,热情化为乌有。在城市中心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可以选择在城市外延地带如开发区,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巨大的弹性空间区域之内,以此逐步带动城市的发展。同时,应避免在同一区域重复建设,导致设施过于集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体育设施的发展纳入城市发展建设的整体框架之中。
⑤功能多样化
现代体育健身休闲设施的功能组成必须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单一功能的娱乐设施由于局限性大,活动项目的伸缩性与包容性小,已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与娱乐需求要。多样化改造正是对这种社会需求的一种因应。许多体育设施由于建设时没有考虑餐饮、游艺等配套项目,以致失去了不少客源和潜在的其他消费收入。多元化功能一方面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又可以进行多种经营,达到以副养主的目的。